兰海:如何给叛逆期的孩子提建议?7个技巧助你成为超级育儿师

时间:2022-08-27 15:53:00 | 浏览:806

文|廖老思(专注于家庭教育,有该文原创版权,欢迎转发收藏)0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让父母感到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孩子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对父母所提的成长建议,不屑一顾,这就让不少父母深感焦虑——这么小就不听话,那长大了还得了?于是不自觉就对

文|廖老思(专注于家庭教育,有该文原创版权,欢迎转发收藏)

01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让父母感到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孩子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对父母所提的成长建议,不屑一顾,这就让不少父母深感焦虑——这么小就不听话,那长大了还得了?

于是不自觉就对孩子开启了“简单粗暴”模式,就像一个父亲说的:“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简单,就三个步骤:1.说不听就骂,2.骂不听就打,3.再不行就赶出家门”,结果还没等这个父亲验证完这三个步骤,孩子就自己主动离家出走了。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名字叫做《超级育儿师》,其中有一期节目,一个父亲叫2岁的孩子把玩具收拾一下,没想到孩子权当没听到,继续玩;当父亲想把他的玩具收起来的时候,他反而对父亲展开了全套的攻击行为——拉扯抢夺、挥拳击打、张口撕咬,甚至辱骂爸爸是“乞丐”……

结果,还不到一个回合,这个父亲就彻底败下阵来,对孩子的反叛行为更是无计可施,主持人兰海在点评这个案例的时候说道:

“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们都是通过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爸爸的这种闪躲、软弱、退让,其实给小朋友的一个概念是,我还可以不断地进攻。”

也就是说,当父母给孩子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软弱、退让、讨好,并且没有尊严和威严的形象时,不管父母给孩子提什么样的建议和要求,孩子都不会把它放在眼里,更不会顺从父母的意愿。

因为父母此时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力几乎为零,因此,当我们想对孩子提意见和要求时,我们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估一下,自己对孩子正面影响力的“额度”还剩多少?是非常充足?还是余额不足?还是早已经透支了?

就像我们找一个不太熟的人借钱,不是被当做骗子,就是自取其辱——我跟你很熟吗?凭什么借给你?那如何来提升对孩子正面影响力的“额度”呢?

1. 父母彼此相互尊重,且意见统一


如果父母之间都相互拆台,彼此不尊重,一个说要往东,另一个偏要往西,孩子当然就有样学样了。

之前有一对夫妻咨询我,说孩子很不听话,经常和妈妈对着干,结果,这个妈妈话还没说完,一旁的老公就开始插话了:“你这样教育孩子是不行的,你不应该这样教!”;

我就问妈妈,平时爸爸也是经常当着孩子对面指出妈妈的错误吗?这个妈妈无奈的点点头,于是我对他们说,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你们两夫妻身上,如果父母之间都不能够相互尊重,孩子又凭什么会尊重父母呢?即使意见再不统一,也应该在私下说,而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

切记,在孩子的面前,父母应该保持统一的口径,团结一致,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严。


2. 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负面强化


还是拿刚才那个案例举例,当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的时候,这个父亲试图用打孩子的手心的方式,来教训孩子;其实,这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负面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正如主持人兰海点评道:

“爸爸的那种敲他的小手心,根本就不能算作惩罚,反而是在给孩子做一个示范,打人是可以的。”

3. 对挑战“规则”的行为绝不姑息


比如,孩子把玩具拿出来玩不收拾,这就是破坏了既定的规矩,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和孩子商量,或者试图说服孩子,而是应该直接让孩子体会到“破坏规矩”所带来的后果,例如直接把玩具没收,或者由父母“保管”两个礼拜等,而不是和孩子讨价还价,一味地退缩,唠叨,其实是对孩子不良行为变相的纵容


02


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条件反射的实验,大致内容如下:

他在每次喂食狗之前,摇响铃铛,重复多次之后,狗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铃铛声一响起,狗就不自觉的分泌出唾液,而在这之前,狗往往是肚子饿了,看到有好吃的东西时,才会分泌出唾液。

这个著名实验在家庭教育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当父母在给孩子提意见时,孩子会不自觉的将父母与当时的环境以及内心的感受联系起来(条件反射),比如:

父母陪娃写作业,对孩子大声训斥道:“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这道题不应该这样做,而应该那样做!”,导致孩子内心高度的紧张和害怕,长期以往,孩子就把这种紧张害怕的感受和父母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只要父母一开口,哪怕不是批评孩子,孩子内心也会不自觉的打颤。

再举一个例子,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长点记性,每次对孩子提意见的时候,总是喜欢翻旧账,揭孩子的旧伤疤:“上个月才刚吃过亏,怎么现在又犯这个老毛病了,你真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活该!”;

所以,每次孩子和父母沟通,总是得回顾一遍以往经历过的痛苦和纠结,时间长了,就会将这种感受,和与父母交谈这件事联系起来,下次只要父母一开口(哪怕还没开始说具体的事情),孩子已经开始不自觉的感到心里纠结、难受与痛苦了;

所以,不等父母把话说完,孩子早已显得极不耐烦,甚至摔门而去,这些都是孩子“条件反射”导致的结果——孩子把“与父母沟通”这件事,和众多消极感受以及不良情绪关联在一起;面对这种困境,父母应该如何破解呢?父母应该如何向孩子提意见,才不会导致孩子出现消极负面的感受和情绪呢?

1. 严厉的话温柔的说

越是严厉的话,父母越应该用温和的语气来说。比如说,儿子犯错,母亲来沟通,相对就会好些;女儿叛逆,由父亲出面开导则更为妥当,春风化雨式的交谈,往往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为孩子在接受父母意见的同时,会把父母和蔼可亲,富有耐心的关怀紧密关联起来,自然就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正面影响了。

2. 批评的话简单的说

有一则故事,很耐人寻味。

主人养了一只猫,经常在沙发便便,主人为了纠正它这个坏习惯,将这只猫暴打了一顿,然后扔出窗外。结果,第二天这只猫还是继续在沙发上便便,只不过这次,还没等主人动手,它就自觉的往窗户外跳了出去……

这则故事给我们带来哪些育儿启示呢?——当父母对孩子批评过度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已经从所犯的“错误”上,转移到了与父母的对抗上了;就像猫咪被主人暴打一顿后,它已经不知道为啥会挨打了,只知道要时刻远离主人,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千万不要长篇大论,唾沫横飞,搞得孩子很痛苦——他已经不再关注自己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而是把注意力全放在了父母的“可怕”上。

3. 枯燥的话有趣的说

与其和孩子大讲道理,而被孩子嫌弃父母太唠叨,倒不如送给孩子一本书,附上父母的读后感;或者和孩子一起看场富有启迪性的电影,然后让孩子聊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再进行循循善诱;

或者和孩子一起去做一次公益,一起去运动锻炼,在流一身汗坐在台阶上休息乘凉的时候,像哥们一样吐露心声,彼此分享内心感受,更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

总之,不要和孩子干讲道理,把道理暗藏在与孩子日常互动与陪伴的点滴之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矫正观念,成长蜕变。

03

汉武帝刘彻有一个乳母姓侯,和刘彻的感情非常好。刘彻当皇帝之后,仍然称她为大乳母,而且不管她有什么要求,武帝都会尽量满足,以报答她的哺育之恩。但是有一次,由于大乳母的子女们犯了错,汉武帝决定把大乳母全家迁到边远的地方去,以示惩戒。

大乳母接到诏书后,才悔悟自己平时居功自傲,疏忽了对家人的管教,现在想想是后悔莫及,但自己又实在舍不得离开武帝;

所以就向武帝身边的一个大臣郭舍人求助,郭舍人看到大乳母挺可怜的,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叮嘱她临行前一定要向武帝道别,走的时候最好要做出依依不舍的样子,要边下殿边回头看武帝。

于是,大乳母便按郭舍人吩咐去做了。临行前,她去向武帝道别,上殿拜完武帝后,一边下殿一边不时回头凝望武帝,眼里满是泪水。突然,站在武帝身边的郭舍人破口大骂:“你这老女人还不快点儿走,皇上已长大成人,不用你这奶妈来养活了!你还回头看什么呢?”

武帝一听,倒觉得是在骂自己,转念想想这话虽难听,却很在理,毕竟是大乳母把自己喂养大的,现在怎么能赶她走呢?于是,他下令让大乳母回来,并放免了她的罪,然后叮嘱她以后要加强对家人的管束。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给皇帝提意见——稍有闪失,人头落地。但不得不说,郭舍人绝对是提意见的顶尖高手,他没有直接向武帝求情,而是通过指桑骂槐的方式,非常巧妙地转换了武帝的自我意象(内心图像)——将武帝满脑子大乳母子女犯错的图像,转换成立昔日大乳母对他细致关怀以及哺育的图像,从而促使武帝临时收回成命。

著名心理学家梅尔兹在其著作《人性的开拓》一书中写道:

“一个人的一切行动、情感、行为、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吻合;简而言之,你将遵照你自认为是什么的人而行事。”

也就是说,除非汉武帝改变了自我意象——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有良心或懂得感恩的人,否则,估计就算是皇太后求情也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除非我们先要改变他对自我的认知(自我意象),否则,你给他提再多的意见也没有用。

而这个道理,同样运用到向孩子提意见的方面,特别是对青春叛逆期像“皇帝”般难伺候的孩子,父母更应该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与其跟他摆事实讲道理,倒不如旁敲侧击,指桑骂槐——和孩子聊聊他的梦想,聊聊兴趣爱好,聊聊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聊聊他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探讨一下目前有哪些事情,是有助于他梦想的实现的,哪些事情对他目标的达成是起到阻碍作用的……

总之,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改变孩子的自我意象,当孩子的自我意象以及自我观念发生改变的时候,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也将随之改变了。

我是廖老思,专注于家庭教育,擅长解决孩子玩手机、游戏、叛逆、厌学等问题;感谢关注,有你的关注,家庭教育在科学化的路上会更进一步!

相关资讯

「育儿分享」早教小知识,家长快收藏起来吧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期盼着他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家长也从。自从有了宝宝以后,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多姿多彩起来,艰辛中透着甜蜜的滋味。

育儿冷知识,虽然很冷但很实用,快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很多宝爸宝妈在教育小朋友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大众心理和跟从众心理,简单来说就是别人这么做的,那我也这么做,别的孩子报名了什么兴趣班,我的孩子也要报名这个,长大以后肯定有出息。但其实每个人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别人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妈妈们必须知道的育儿小知识,宝妈一定要收藏

大家自从当了妈妈,就会不自觉变得好学起来!宝宝吃喝拉撒、生病、发育,每一个细节都变成了重要的大事,知识库要不停更新!现在给各位宝妈科普一下育儿的小知识,70%的人都不知道一问:如何帮宝宝选适合的鞋?1、长度比宝宝的脚长0.5~1cm左右。2

盘点育儿路上最常遇到的7个误区

初次当妈,谁都有兵荒马乱的时候,尤其是容易被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困扰,当然,有些经验是值得参考的,但有些“经验”,不但没用,反而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一些伤害,新手妈妈们注意。误区一:剪睫毛听说在宝宝小的时候把睫毛剪短,长大后就会又长又密,这是真的吗

怒!8个月大宝宝遭育儿嫂连扇巴掌,事发后雇主微信也被删除.

本想请个育儿嫂分担一下带孩子的压力,可谁曾想通过调看监控发现,自己8个月大的宝宝竟被育儿嫂接连扇巴掌,这可让孩子妈妈陈女士伤心又愤怒。通过查看视频,陈女士发现,半夜1点多,陈女士家8个月大的孩子醒了,起初孩子也并没有哭闹,但是面对孩子的惊醒。

育儿嫂市场调查2

让汤圆(化名)妈妈开始怀疑育儿嫂简历造假,源于中介的两次广告。”在育儿嫂中介市场,每天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求职简历。“高级育儿嫂证书、5年工作经历、上一个宝宝带到上幼儿园、曾在高档小区服务。去年7月,中介为汤圆妈妈。

育儿嫂与普通保姆的区别

育儿嫂与普通保姆的区别  提起育儿嫂,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陌生。在国外,家庭保育师是一个特定职业,一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她们的薪水很高,相当于白领。其实,育儿嫂就是负责带孩子的专业保姆,那雇佣育儿嫂有什么好处,她与保姆又有什么不同呢。

看职称,选育儿嫂,这事挺“酷”| 人民锐见

想找育儿嫂,不知水平能力如何,怎么办?以前,往往借助于熟人介绍、口碑营销;以后,看一看“职称”,了解一下从业经历,就能大致判断。没错,育儿嫂也能评职称了。近日,人社部印发通知,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建立健全

请一个育儿嫂有多难?会带养双胞胎的那种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位妈妈辅导学渣儿子做功课,儿子成绩上去了,她也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感谢孖仔帮,感谢所有关注孖仔帮的父母们,没有你们的“苦苦相逼”,我估计不会去考一个跟自己半毛钱关系。因此,当我拿到育婴师资格证时,特别想发表下获证感言。

育儿师做了一件事,娃出门不再缠着买东西了:孩子培养财商要趁早

我见过好几次,这种场景:孩子站在商场购物区门口,拽着妈妈的手,不停哇哇哭。☻大家好,我是践行终身学习的西红柿妈妈。可无论妈妈说什么,娃都不肯走,非逼着妈妈买东西。妈妈那边满脸的焦急,感觉特别丢面子。有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妈妈领着两个娃。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索尼电视评测网韦尔股份A股女宝宝取名字个人社保查询网梅州今日新闻网芝柏手表之家卡西欧手表襄阳新闻头条网今日财经网网球运动网奥地利旅游网西班牙旅游网手机数码网母婴品牌网智能门锁品牌网
育儿知识网为父母提供怀孕分娩、胎教、育儿、保健喂养、育儿知识、宝宝取名、婴儿喂养、孕期营养、胎教、宝宝早教、母婴常见病护理、早教知识、还提供有声读物、儿歌、亲子游戏下载,为家长们提供了优秀全面的一站式育儿服务知识分享。
育儿知识网 bimeiju.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