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15:51:01 | 浏览:1862
为什么宝宝先叫爸爸,后叫妈妈?育儿师:和情感无关,只为偷懒
宝宝出生以后,妈妈没日没夜地守护在宝宝身边,小心喂养,细心呵护,无论育儿的道路有多艰辛,一旦听到宝宝会叫“妈妈”,马上就会觉得以往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然而,大多数妈妈却事与愿违,宝宝开口叫的第一个人可能不是你,而是事不关己的“爸爸”。
我们老家有个说法,孩子先叫谁,长大后就和谁比较亲。当我听到女儿第一次开口叫的是爸爸而不是我的时候,心里是既兴奋又委屈。兴奋的是宝宝终于会说话了,委屈的是我辛辛苦苦照顾你,你却先叫爸爸。直到我知道了宝宝先叫爸爸的真实原因后,才原谅了这个“不懂事儿”的小家伙。
我在翻看资料的时候发现,大多数宝宝都是先会叫爸爸后学会叫妈妈,所以我的女儿并不是一个个例。
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宝宝先学会叫爸爸和亲情没有关系,只是爸爸的发音更简单,更容易学会罢了。
从婴儿的发育规律来看,学说话受大脑发育和口腔肌肉发育影响很大。刚出生的新生儿经常哇哇大哭,自然就掌握了“a”的发音。爸和妈这两个字都有a这个韵母,难就难在m和b这两个发音上。
b的发音属于塞舌音,发音时不需吐气就能发出;而m这个韵母属于鼻音,发音时需要空气同时通过口腔和鼻腔才能完成,明显b的发音更简单一些,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宝宝先学会了叫爸爸,后学会叫妈妈。
比起“宝宝先叫爸爸还是先叫妈妈”这个问题,父母似乎更在意“宝宝什么时候会说话”。确实有些孩子早早就能流利说话了,而有些孩子上了幼儿园后说话还结结巴巴,这并不能说明孩子发育有问题,确实有“贵人语迟”的现象存在。
一般而言,1岁到1岁半的宝宝能够听懂100多个词语、命令或短句,能够有意识地说出20多个词语。
2岁左右的时候,宝宝进入词汇爆发期,这个时期会快速掌握大量的词语,在语句关系和语序、以及发音掌握和表达意图的能力也有长足进步。这个年龄的宝宝能够理解200多个词语或短句了。能说的词语就更多了,差不多可以说100多个词语。
2到3岁的宝宝,他们不仅词汇量越来越大,而且对于语法结构和复杂句子的理解也有很大的进步。
有些宝宝说话早,有些宝宝说话晚,除了和宝宝自身的发育进度有关,而且还和父母平时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平时多和宝宝交流,宝宝受到的语言刺激就多,学说话自然也会较快。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听不懂,和孩子说话次数少,孩子学说话的时间自然也就比较晚。
1、边做边说
新生儿思维模式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的记忆还处于直接形象记忆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属于图像记忆和重复记忆。我们在冲奶的时候,可以和宝宝说“妈妈在冲奶”。做饭的时候,妈妈可以告诉宝宝蔬菜的名字。总之就是做什么说什么,看到什么说什么,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时间久了,宝宝就会把词语、动作和事物联系起来。
2、妈妈语代替宝宝语
教宝宝说话,妈妈不要和宝宝说宝宝语,比如“吃饭饭、喝汤汤、穿鞋鞋”,而是要和宝宝说妈妈语。妈妈语其实就是语速要慢,语调要高,语句要短,动作和表情可以夸张一点,这样方便宝宝听清楚,学起来更简单。这和我们上学时学英语差不多。
3、重复
婴幼儿的记忆还处于无意识记忆阶段,因此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要不断地重复一些简单的词语,放慢语速、提高音调才是符合宝宝记忆特点的,效果也更明显。
4、指着说
婴幼儿因为活动不便,视野也会受限,这也就导致宝宝并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指着桌子让宝宝看,然后慢慢地说“桌子”,这样更方便宝宝理解和记忆。
5、知识扩展
当宝宝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后,妈妈可以根据宝宝已经掌握的词语进行扩展。比如宝宝会说“水”,你可以帮助宝宝拓展到“喝水”“热水”等。通过拓展的方式,可以帮助宝宝快速掌握更多的词语。
6、多交朋友
妈妈要多带宝宝出去逛逛,让宝宝接触更多的同龄小朋友。在学说话这件事上,宝宝和同龄人学习的速度要比和父母学习得快很多。
7、一致性
教孩子学说话,最好全家人都说一种语言,不要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方言。同一个东西,不同的叫法,很容易导致宝宝记忆混乱。
有个妈妈曾经问我,应该先教孩子方言,还是先教普通话?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学会说方言,那就先教孩子说方言吧。因为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环境,说普通话的环境很多,不用教孩子也能学会。方言则不一样,离开老家基本上就学不会了。
那么,你会教孩子说方言吗?
#育儿事务所#
宝宝出生前,妈妈们就开始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孩子出生后,咱就开始真正面对这些问题了,喂奶、洗澡、穿衣、换尿布。不过,有些冷门的育儿知识,妈妈们可能会忽略哦。1.爸爸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如果爸爸很爱发脾。
新生儿:是指未满月的婴儿或者出生28天的孩子,主要是介绍新生儿的喂养,保护,护理和保健的一个知识。一般来说呢,第一周的婴儿刚刚生下来的话,医生会为你的宝宝剪断脐带。一般刚出生的婴儿在三天到五天的话,会出现黄痕大多数都在第七天就消退了病理性新
从宝宝出生开始,吃喝拉撒、生病、发育,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妈妈每天的知识库都要不停更新!育儿知识千万条,新手妈妈要学会掌握要点。敲黑板啦,划一下重点,妈妈记住以下40条育儿护理常识,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不过,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要教给孩子某方面的知识,比如英语,数学,特长等,当然如果孩子真的兴趣浓厚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环境。3到6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段,这个时候的孩子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好奇心大,可以说,我们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
自从当了妈,就会不自觉变得好学起来!宝宝吃喝拉撒、生病、发育,每一个细节都变成了重要的大事,知识库要不停更新!特别总结了下面59条,新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知识,建议收藏并转发,让更多的宝妈奶爸看到。病理篇1、退烧贴不管用,不如直接减少衣物或降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在照顾自己刚生没多久的宝宝时,估计等过了刚开始的新鲜劲之后,每次听见宝宝哭应该就像是有人念了自己头上的紧箍咒一般,感觉头疼。孩子听话的时候是很好玩,可是等孩子哭或者闹的时候,宝爸宝妈们就慌了手脚,孩子还小不会用语言去表达自。
【光明时评】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条育儿支持措施,其中“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被放在重要位置。增供给、降成本、提质量,无一不击中家庭育儿的难点。不同来源的调查数据表明
01俗话说:“父母的格局,孩子的结局。”但是很多父母,折腾得筋疲力尽,却没有让孩子满意,也没有让自己满意。根据家庭情况,因势利导,是父母一生
专栏介绍:教师之声是学科网专门开设的,教师经验投稿分享平台。有经验别藏着,学科网百万级别新媒体加持,教师之声期待您的分享。(️投稿方式见文末)温馨提示:全文共2855个字,阅读需约8分钟。投稿文章为老师原创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每年我们都会看到许多,长辈用老旧的育儿方式带娃,结果导致孩子进ICU的新闻,这也让一些受过现代教育,或是学习过科学育儿方式的年轻父母,对长辈的养娃方法很是厌恶。可事实上,老一辈的育儿方式不是只有错的,甚至现代一些仍在使用的养娃手段,也是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