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15:53:17 | 浏览:2334
01
我对于这场育儿大V们之间的互撕,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就算这次不是尹建莉和《超级育儿师》,下次也会是其他人。
先来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
12月14日育儿大V尹建莉老师,在她的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一条内容,手撕一档育儿类电视节目《超级育儿师》:
尹建莉显然非常不同意视频中,家庭育儿导师兰海的做法,但问题是她并没有列出自己观点的详细操作方法。
所以这场育儿大V们之间的互撕,会能让我们这些家长更加的疑惑——孩子撒泼哭闹时,管松了怕他屡教不改,管严了又怕对他有心理伤害,那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
02
相信有这样疑惑的家长,肯定不止我一个。
但好在,育儿从来不是一条“1+1=2”的标准算术题,因为古今中外各种育儿观念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举个关于孩子几岁可以分床睡的例子:
美国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认为
孩子到3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睡一整夜,所以正面管教体系给出的分房睡建议是,出生之后就让孩子独立睡小床,不过可以跟父母同一房间。
这样,孩子一出生就能明确自己独自睡觉的地方,即便是孩子在半夜睡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安抚自己,再度入睡。
从事性教育20多年,中国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专家胡萍老师则认为
孩子在一岁半左右就开始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这是儿童在心理上离开父母,寻求独立的内在需求,成年人需要做的就是顺着这个发展规律,给孩子提供独立性发展的具体条件。
两岁后孩子可以尝试与父母分房间睡觉,如果父母有顾虑,在孩子4岁之前要分房间睡觉,孩子越大,分房睡越困难。
而北师大教授、儿童教育专家钱志亮则认
顺产的孩子,可以在幼儿园中班时开始讨论分房睡,等到上小学之前分干净就可以。
而剖腹产的孩子,因为在出生时要人为地将孩子迅速地剥离妈妈子宫,否则孩子可能就会将羊水吸入肺中,造成生命危险,所以这种快速的剥离过程,给孩子造成了过度惊吓。
这种惊吓使得孩子肾上腺素的分泌,达到心脏病人发病的30倍,并且这种惊吓将持续生命的第一周期。
所以剖腹产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总爱趴着睡,裹被子,夜里哭闹,还喜欢靠着妈妈,抓着妈妈的手,这都属于剖腹产惊吓综合症。
钱志亮教授建议分房睡的时间是,剖腹产的女孩7周岁,男孩8周岁才开始讨论分房,10周岁分干净。
并且,钱志亮教授特别强调,要跟妈妈一个床一个被窝。否则,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比较差。
安全感差的人,长大了会拒绝跟别人深层次的沟通,任何人都难以走进他的内心。
再比如,关于孩子光脚的问题,有的专家说孩子光脚走路有利于刺激大脑神经发育,而有的则说孩子喜欢光脚,上学会有可能会多动,希望家长制止。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感觉已经要崩溃了,每个专家说的都好有道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呀?
03
中国人都不太会做父母,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被好好对待过,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
轮到我们当了父母,伴随着孩子出生而来的,带有焦虑、惶恐、担忧、害怕的种种负面情绪。
怎么办?怎么办?我们在心里呐喊。
好在中国人都比较善于学习,不会当父母就学呗。所以近年来育儿的理论和书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特别火爆。
“育儿”、“教育”也是作为各大自媒体的热门IP。
我也不例外,但了解的多了,各种理论难免会打架,自己反而更加疑惑了。
既然专家们都互相打来打去,那我们还要学育儿吗?
当然要啊,曾经我一个同事说,人只有多读书,才能知道别人说的是不是真的。
育儿也是这样,多学习多了解,才能知道某个专家的理论是不是对的。
那育儿理论这么多,怎么学习才有用呢?
第一, 求同存异
虽然大家都各持自己的观点,但有些基本的原则还是相通的,比如多陪伴,让爸爸参与育儿等等。
大家都一致的观点,当然可以吸收为自己所用。
第二, 理论联合实践
个人认为,育儿专家也是分理论和实操两大派的。
我看过尹建莉老师的书,参加过她的“父母戒吼”班。
可是拼命把她书中所有的精髓都领悟,是不是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呢?
这就好像,一个拿到驾照却从来没上过路的人,你觉得他是会开车还是不会开车呢?
个人体会,尹建莉老师所描绘的是父母理想的状态,也就是为人父母应该的样子。
她只有圆圆这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且她和先生提供给圆圆的也是一个高知、友爱的良好家庭氛围。
但现实中,这样的家庭并不是普遍现象。
而兰海因为要实际地介入家庭中去解决问题,所以展现出来的是父母现实中的样子。
但是做电视节目,难免会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制造一些冲突,后期的剪辑也会来一些助攻。就像小S主持《康熙来了》,那套台词和剧本都是保证收视率而设计的。
想要教好自己的孩子,还得靠自己把理论联系实践,在实战中不断总结,得出属于自己的育儿经验。
第三, 相信专业但不轻信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育儿书,有关孩子心理成长、情商培养、教育方法等等,不再一一枚举。
写这些书的人,可以说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尊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相信他们的专业素养。
可是别人的理念再好,也不是你自己的,所以不管他们的道理说的有多好,看起来有多么正确,套在你自己孩子身上也不见得就好。
就包括你现在正在看着的这篇文章,你也根据你的知识储备来判定,要不要选择相信。
个人建议是育儿方法可以学,但不要轻信,因为作者只是在介绍他的经验,而你则是在养育自己与众不同的孩子。
可以找到一些适合自己实际操作的方法,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磨合和改良,直到自己能熟练运用。
超级育儿师在引进中国之前,我就看过美国原版的《超级保姆》,里面的指导师乔比兰海要严厉多了。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集,是一对夫妻生了孩子之后,就再也没有同过房,因为他们每天晚上要分别照顾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睡觉。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这8年的时间里还生下了6个孩子。
他们宁愿把在一起亲密的地点换成厨房、餐厅、卫生间,也不敢面对孩子分房睡的痛苦。
每当妈妈需要严肃地对孩子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她就会笑场。
对于类似一些性格软弱的父母,像兰海和乔这样的专业人士,的确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第四, 不同的教育法,不变的爱孩子
父母养孩子,最烦的就是听别人说,“我就是这样那样带孩子的,现在教的非常好。”
You can you up呀!
根据九型人格的理论,每一个父母的性格气质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出生就带着先天的气质,也是不一样的,所有教育从来没有整齐划一的方法,适合你的不一定就适合我。
再加上,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遇到的事情不一样,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所以怎么可能一种教育方法,就适合所有的家庭呢?
尹建莉老师微博里说,视频中兰海的教育方法会培养出刘鑫和陈世峰这样的孩子,那么一味地放纵和包庇,谁又敢说不会再培养出李天一、朱晓冬或者莫焕晶那样的人呢?
所以,你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人父母,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爱孩子的耐心。
甘心付出,也不惧怕挑战,一点一滴守护孩子的成长。
04
看到育儿大V们互撕,身为父母的我们不想看热闹,也不想站哪边,但借助这一次尹建莉老师的发声,可以再一次地进行反思,我们教育孩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更合适。
我想,这个答案只有你自己才能解开,因为孩子是你自己的,你才是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
资料参考:
1、《正面管教A-Z》 简•尼尔森 / 琳•洛特 / 斯蒂芬•格伦著,花莹莹翻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2、《善解童贞1》胡萍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3、钱志亮教授的育儿讲座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情书铺子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育儿方面的内容,请关注我,我是陈妍妈妈,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儿童心理,与您一起分享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期盼着他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家长也从。自从有了宝宝以后,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多姿多彩起来,艰辛中透着甜蜜的滋味。
大家自从当了妈妈,就会不自觉变得好学起来!宝宝吃喝拉撒、生病、发育,每一个细节都变成了重要的大事,知识库要不停更新!现在给各位宝妈科普一下育儿的小知识,70%的人都不知道一问:如何帮宝宝选适合的鞋?1、长度比宝宝的脚长0.5~1cm左右。2
初次当妈,谁都有兵荒马乱的时候,尤其是容易被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困扰,当然,有些经验是值得参考的,但有些“经验”,不但没用,反而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一些伤害,新手妈妈们注意。误区一:剪睫毛听说在宝宝小的时候把睫毛剪短,长大后就会又长又密,这是真的吗
经济水平上升、年轻夫妻工作生活压力大、带娃理念更新......种种原因之下,请阿姨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最近,我们邀请到资深雇。但是,找阿姨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好的阿姨不仅要有经验,更要有爱心、有情商,因为她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到孩子。
让汤圆(化名)妈妈开始怀疑育儿嫂简历造假,源于中介的两次广告。”在育儿嫂中介市场,每天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求职简历。“高级育儿嫂证书、5年工作经历、上一个宝宝带到上幼儿园、曾在高档小区服务。去年7月,中介为汤圆妈妈。
育儿嫂与普通保姆的区别 提起育儿嫂,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陌生。在国外,家庭保育师是一个特定职业,一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她们的薪水很高,相当于白领。其实,育儿嫂就是负责带孩子的专业保姆,那雇佣育儿嫂有什么好处,她与保姆又有什么不同呢。
不料,张女士从监控中看到,育儿嫂偷喝了孩子的奶后直接用奶瓶喂孩子,而在后来的体检中发现,这名育儿嫂是乙肝患者且所患疾病具有传染性。视频截图目前,双方正在协商处理阶段。今年7月份,济南市民张女士从德林家政服务公司请了育儿嫂照顾6个月不到的女儿。
想找育儿嫂,不知水平能力如何,怎么办?以前,往往借助于熟人介绍、口碑营销;以后,看一看“职称”,了解一下从业经历,就能大致判断。没错,育儿嫂也能评职称了。近日,人社部印发通知,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建立健全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位妈妈辅导学渣儿子做功课,儿子成绩上去了,她也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感谢孖仔帮,感谢所有关注孖仔帮的父母们,没有你们的“苦苦相逼”,我估计不会去考一个跟自己半毛钱关系。因此,当我拿到育婴师资格证时,特别想发表下获证感言。
我见过好几次,这种场景:孩子站在商场购物区门口,拽着妈妈的手,不停哇哇哭。☻大家好,我是践行终身学习的西红柿妈妈。可无论妈妈说什么,娃都不肯走,非逼着妈妈买东西。妈妈那边满脸的焦急,感觉特别丢面子。有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妈妈领着两个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