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15:51:22 | 浏览:671
莉莉两口子一个月工资四五万块钱,但请保姆,还是有点舍不得,就把婆婆从老家接了过来,帮忙照看2岁多的女儿。
刚开始莉莉对婆婆很客气,只要能给带娃,莉莉没二话,要什么给买什么,平时家里一日三餐也准备得很丰盛,毕竟比请保姆便宜太多了,老人能给带孩子,还能有什么要求?
但过了两个月后,莉莉开始有些不满意了,觉得婆婆把孩子带得太“糙”,每天就在家玩,或者出去晒太阳,什么也不学。婆婆以前可是幼儿园的园长,怎么能这么“糊弄”?这是亲孙女啊!
莉莉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公说了一下。老公满不在乎地说:“咱亲妈,用人家帮忙带娃,就得信任,想那么多干什么?她还能害了孩子?”
莉莉觉得老公无理取闹,直接找婆婆理论:“妈,你每天带孩子玩,什么也不学,孩子以后上幼儿园咋办?我给你50000块钱,你带孩子上早教班去吧!”
婆婆愣了,然后很强硬地跟莉莉说:“这样吧,你把50000块钱揣着,我孙女不上早教班了,3个月给你看结果。”
莉莉觉得婆婆真是有点上头了,外面动辄几万块钱的早教班,都不一定能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她不花钱,每天带孩子玩,能玩出来什么?不过,莉莉还是决定相信婆婆,毕竟人家以前是幼儿园园长,应该不会吹大话。
接下来莉莉和老公的工作越来越忙,甚至还要出差,根本没时间顾家,都是婆婆在操办,带孩子、做饭、收拾家务,婆婆没一句怨言。终于到了五一小长假,莉莉和老公的公司都放假了,一家人才有机会真正的团聚。
在家呆着的第一天,莉莉就发现,女儿有很大变化。以前都是饭菜好了,才知道上桌子吃饭。现在跟在奶奶屁股后面,一会儿拿筷子,一会儿拿盘子,特别勤快。
吃饭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聊天也像个小大人一样,说得头头是道,还关心爸妈上班累不累,出门要注意安全。以前女儿不爱说话,很文静,这变化可真大。
不仅如此,吃完饭后,还帮忙收拾,擦桌子。等都忙完了,女儿就去阳台上了,一个人安静的待了半个小时。莉莉很好奇,走过去一看,女儿在贴贴画呢!这不是之前自己看不上的图画书吗?没想到女儿这么感兴趣。
婆婆也收拾完了,过来跟莉莉聊了起来:“你看,现在孙女的变化,你还满意吗?”“满意、满意、太满意了!”莉莉头如捣蒜般的点头,满眼都是感激的看着婆婆。
女儿这变化,她真的太满意了,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之前还觉得婆婆“不靠谱”,这下疑虑都打消了。
趁着跟婆婆聊天的功夫,莉莉向婆婆讨教起了“育儿经”,是怎么把女儿教育得这么出色的?
婆婆毫不吝啬,一股脑讲给了儿媳妇听,莉莉连连竖起大拇指,不亏是幼儿园的园长,就是有办法!
原来,婆婆每天带孙女出去玩,是接触大自然,婆婆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每天看动物、植物的变化,还有跟小朋友聊天,锻炼了孙女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现在孙女的认知水平,可以跟一年级的小学生相媲美了。
除此之外,还会跟着婆婆做家务,婆婆说,这是让孙女爱劳动,心怀感恩之心,参与到家庭劳动中,主人翁意识也会更强烈。
至于孙女喜欢玩的贴画本,则是婆婆带娃的“法宝”,每天下午,带孙女在家贴上半个小时,再根据内容延展一些其他的知识点,孙女现在识字量、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为什么会选择贴画书呢?婆婆说,从儿童发展角度来说,贴纸是幼儿的“好朋友”,也是他们比较能操控的“玩具”。相比较乐高、洋娃娃那些,贴纸的形式多变,有一定挑战性,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这也是知名育儿师提倡的,老人做的很对!
而且,孩子从2、3岁,就开始对贴纸着迷了,这种天然的兴趣,会持续到6岁左右。墙上、床头上、地上、桌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有贴纸的影子。与其让孩子到处贴,不如就给她买个贴画书,在书本上,随便贴吧!
婆婆还说,贴贴画不能一心二用,要非常专注,认真观察,才能找到正确的位置和场景,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也是她给孙女选择贴画书的主要原因。
脑科学家认为,手是儿童的“第二个大脑”,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就是促进大脑的发育。贴贴画需要小手指非常灵活,揭一揭、找一找、贴一贴,手部精细动作得到了充分锻炼,对大脑发育很有帮助。
莉莉把这些告诉我以后,我也给孩子买了一套。我深刻的知道,儿童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是2-6岁,错过了,花多少钱都弥补不了。
结语: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在敏感期进行能力的开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各位家长也能抓住,掌握方法,用对工具书,带娃提升专注力!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父母管教的目的是造就人,那么就不要打骂孩子、2、家庭之间,一言一行,当思为子弟足法。——张履祥3、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有没有想到
想要培养人格独立的孩子,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自我意识的发展使茜茜在两岁以后有了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她不再被动地左右我们,孩子们对大人的指示和安排有了越来越大的选择性。茜茜两岁开始独立,”经常说。"让我一个人来。"经常说。不要吃饭,要自己吃
“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没有哪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十全十美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放下焦虑,懂得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放慢自己的脚步,了解孩子的状态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
其实,只要了解了孩子各成长阶段的特点与教育重点,教育孩子可以变得很简单轻松。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感到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好孩子。孩子0~1岁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他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其中一个朋友在当地的一所小学里当班主任,跟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件小事:有一回,她组织了一场课外活动。首先要求家长写下孩子在家经常做的3件事,然后再让孩子写下父母平时最常做的3件事。当她把这些反馈收集起来后,却发现结果惊人。
因为具备大家在意的学历,育儿知识,职业素养,社交能力的姐姐们,完全能找到综合性价比比育儿嫂高得多的工作。的确从硬件上说,学历,社交能力,综合素质,匹配不上大几千到上万的月薪但是为什么育儿嫂还那么抢手呢。
“亲爱的,在线求助!”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闺蜜发来信息求助。被育儿嫂搞得超级无语的闺蜜,最近听小区的邻居说家附近有个托管班,会接受1岁半的孩子,而且不管是师资还是硬件设施都非常不错,便很想把刚1岁半的儿子送去托班。这样,就不必再请育儿嫂,她
家政员陆续回京育儿嫂依然紧俏家政公司在北京站出站口接站“抢人”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本报讯(记者 解丽)正月十五之后,家政员开始陆续返京。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家政员的数量已经达到节前的8成,价格较节前节后高峰回落500元左右。
这是每日人物新开设的影像栏目,我们试图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用相机镜头捕捉一些人,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他们是陌生人,和你我擦肩而过,但我们相信,“每个匆匆行走在城市的人,都有一身故事”。每日人物/ID:meirirenwu文/韩逸翁佳
全面两孩政策落地,许多家庭选择养育两个孩子,育幼的压力随之增加,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也快速上升。但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目前能提供系统照护服务的机构数量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短板。应当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