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15:52:05 | 浏览:706
“请不要羡慕我的故事
因为你只是路过
而我却是经历
你只是观众
而我却是它的主角”
——摘自一位头条作者
有一段时间,身受三角债务之害的我,心里非常疲惫,遂想歇下来,静等收账。
对于过去一向风风火火闯市场的我来说,平静的生活犹如白开水,好像缺少了茶叶和咖啡的激荡,更没有了曾经的辉煌和掌声的陪伴,正如微信上形容的某人从神坛跌落一样。
落下就落下吧,我也从来没有膨胀得找不着北,所以,明白了俭以养德的君子作为,就开始了平凡而有趣的人生,考虑到这些年未曾居家好好地做饭,就买来大大小小的锅,像南方人那样煲汤,煮粥,炖菜……然而,家里平时只有我一个人,做的多了,吃不了,浪费。
更重要的是孤独与寂寞常伴左右。
浮躁的心常常在想着外面的世界,那个时候也没有头条,否则我将会失去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闲来无事的时候,到小区广场上散步,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热闹的场所,小区新闻议论中心,秋日里艳阳高照,广场上到处都是晒太阳的老人,他们三五成群地聊家常,或者打牌,悠闲地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
在张贴海报的地方,看到一页广告:巾帼一诺家政服务公司培训育儿师,打电话过去咨询了,新的一期培训即将开始,我的心里开始翻腾:趁着现在有时间,去学习育儿知识,以后给孩子带小孩也能做到科学喂养。
真没有想到,说干就干,我参加培训一个月,理论实践顶呱呱,还没有顾上在家休息两天,南郊部的分公司急需一名育儿师上岗,“能行吗?”我在心里问自己,这些年都是婆婆做好饭,我回家吃就行了,甚至碗筷都不曾洗过几次。
去还是不去?
在心里问过自己好几次,既然选择了,还是去尝试一下吧,离家也近,每天早上八点去,下午六点钟下班回来,中午饭在主家吃,说是主家,其实就是孩子奶奶和一个不到两岁的小男孩希希。
第一次见面,有小孩缘的我,果然受到希希小朋友的欢迎,当时我穿一件给女儿高中时买的带有卡通图片的上衣,希希只顾摸着卡通画,让我抱着不放手,也不认生,希希奶奶松了一口气,见我和孩子能合得来,她总算是如释重负,之前试用了两位育儿师都无缘留下。
从前上大学的时候,在一篇英文文章里,看到一位外国的大学教授,主修市场经济学的资深专家,利用暑假去做垃圾工,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做垃圾工也是被人耻笑并看不起的,年轻的环卫工人不敢给自己的岳母说明所干的职业,在环卫站上班,他们是晚上开车去每家每户清理垃圾,有些家人看到环卫工来就远远地躲开,作者到一女主人家的后院清理垃圾桶的时候,女主人穿着睡衣出来,看见他们,像防贼一样把领口用手捏住,退到丈夫身后……凡事种种,令作者惊讶,人的一生,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可能都不会相信某些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边。
我做育儿师的日子也比较类似于这样的遭遇,这是一个五口之家,严格地说,是三口之家,希希爷爷在新疆上班,还没有退休,希希奶奶退休了,从新疆回到内地,帮儿子带小孩,看得出来,希希奶奶的个性比较要强,家庭背景好,认为自己儿子优秀,自信能找一位同样优秀的对象,但事与愿违,儿子的前女友因为地域问题回到她父母生活的城市,和希希爸爸分道扬镳了,现在的儿媳妇是儿子看上的,比儿子小五岁,普通的三本院校毕业,没有工作,虽然做母亲了,各方面看起来还没有成熟,第一次见面,看她穿着花枝招展,描眉施粉,还以为是那种暴发户的家庭背景,家庭有钱有闲,人不想太受累,也不怎么会照看孩子。
真实情况并非眼见,希希的妈妈来自于西部山区的一个村子,哥哥比她年长十岁,现在的年轻人说话都比较直率,第二次在她家里见面,她就对我说:“我的出生就是个意外。”所以,妈妈和哥哥把她当做宠物一样养大,直到现在,还源源不断地给她零花钱。
希希妈妈的开朗大方与口无遮拦和希希爸爸的沉默寡言与吐字如金让我感到迷惑不解,希希身体发育偏瘦,按中医的说法,有廋弱之症,但是希希机灵又敏感,从第一次见面,抱着希希,我就感觉这孩子缺乏安全感,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平和的小家庭,会发生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呢?
敬请期待下一篇《我做育儿师的那些日子(二)》
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父母管教的目的是造就人,那么就不要打骂孩子、2、家庭之间,一言一行,当思为子弟足法。——张履祥3、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有没有想到
想要培养人格独立的孩子,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自我意识的发展使茜茜在两岁以后有了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她不再被动地左右我们,孩子们对大人的指示和安排有了越来越大的选择性。茜茜两岁开始独立,”经常说。"让我一个人来。"经常说。不要吃饭,要自己吃
“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没有哪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十全十美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放下焦虑,懂得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放慢自己的脚步,了解孩子的状态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
其实,只要了解了孩子各成长阶段的特点与教育重点,教育孩子可以变得很简单轻松。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感到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好孩子。孩子0~1岁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他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其中一个朋友在当地的一所小学里当班主任,跟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件小事:有一回,她组织了一场课外活动。首先要求家长写下孩子在家经常做的3件事,然后再让孩子写下父母平时最常做的3件事。当她把这些反馈收集起来后,却发现结果惊人。
因为具备大家在意的学历,育儿知识,职业素养,社交能力的姐姐们,完全能找到综合性价比比育儿嫂高得多的工作。的确从硬件上说,学历,社交能力,综合素质,匹配不上大几千到上万的月薪但是为什么育儿嫂还那么抢手呢。
“亲爱的,在线求助!”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闺蜜发来信息求助。被育儿嫂搞得超级无语的闺蜜,最近听小区的邻居说家附近有个托管班,会接受1岁半的孩子,而且不管是师资还是硬件设施都非常不错,便很想把刚1岁半的儿子送去托班。这样,就不必再请育儿嫂,她
家政员陆续回京育儿嫂依然紧俏家政公司在北京站出站口接站“抢人”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本报讯(记者 解丽)正月十五之后,家政员开始陆续返京。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家政员的数量已经达到节前的8成,价格较节前节后高峰回落500元左右。
这是每日人物新开设的影像栏目,我们试图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用相机镜头捕捉一些人,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他们是陌生人,和你我擦肩而过,但我们相信,“每个匆匆行走在城市的人,都有一身故事”。每日人物/ID:meirirenwu文/韩逸翁佳
全面两孩政策落地,许多家庭选择养育两个孩子,育幼的压力随之增加,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也快速上升。但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目前能提供系统照护服务的机构数量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短板。应当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