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00:25:22 | 浏览:687
养大一个孩子有多辛苦?很多当妈的说,这种心累、心酸和不容易,是从前的自己没想过的。
而如果一个妈妈,拉扯了三个孩子长大,现在又要面对养育孩子们的孩子,她心里的苦,又是怎么撑过来的?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叫 co 姐儿,是个有备孕打算的已婚女同学。
故事的主人公其实是她的妈妈,她妈妈生了三个孩子,co 姐儿排行老二。因为一些原因,她妈妈之前还有一段做过育儿嫂的经历,所以在很多人眼里,以后孩子们的孩子,也是外婆的“份内事”了。
但作为女儿,co 姐儿的内心其实很挣扎,一方面,她不想让妈妈这么累,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妈妈的支持,以后谁能帮自己带孩子呢?
她有很多话想说——
她 21 岁结婚,22 岁生下我姐姐,三年后家里多了我,再过两年弟弟也出生了。
五年时间,我妈要养育三个孩子,这成为了她人生中孤立无援的一段时光:一个人带三个娃,就意味着不停地喂奶,换尿布,哄孩子,没有整觉睡……
隔了这么多年我问起当年情况,我妈只是叹了口气说:“带小孩总归是辛苦的。”
这种辛苦,在我妈好不容易把我们三姐弟拉扯到有点大的时候,她又重新经历了一次。
那个时候,我爸因为工伤在家休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收入。
为了多赚点钱把这个家撑下去,我妈做起了住家育儿嫂。
等大人孩子都吃好收拾好,她才能有机会凑合着吃口早已冷透的剩菜剩饭。
中间再饿再累,我妈也只能忍着、熬着。等晚上所有人都睡熟了,她才敢偷摸着给我姐打个电话,经常说着说着就开始哭。
我妈是很能吃苦的一个人,她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辛苦,而是觉得太委屈了——不管她做什么,雇主家的人还是会在背后盯着:奶瓶消毒干净了吗?洗碗的抹布和擦桌子的抹布用的是同一块吗?说话不小心声音大了、孩子哭了,都免不了被说上一通……
照顾新出生的宝宝本就是心力交瘁、提心吊胆的事情,加上又得不到尊重,好不容易熬到一个月,我妈完成了这份工作,就再也不肯做育儿嫂了。
我妈只会说:“你姐姐也很辛苦的,我不帮她,没人帮她了。”
即便知道带娃非常辛苦,即便知道帮人带娃会受各种委屈,可在我妈看来,工作可以选择,但“母亲”的身份却是一辈子,这就意味着一些事情的天经地义——比如养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养育自己的孩子的孩子。
小阿姨和我妈一样,也都吃过做育儿嫂的苦。那段时间,小阿姨的女儿想喊她过去照顾宝宝,小阿姨却果断拒绝了。
我妈听说了这事,和我们说:“你小阿姨怎么作为亲妈都不给自己女儿带孩子的?”
她的想法很朴素,就是觉得作为母亲这个身份,有些事情,即使不愿意,也是要去做的,比如给孩子带娃这件事。
4
如果,明知道一条路意味着辛苦、艰难和不为人理解的孤独,还有多少人有勇气选择它?
可对于很多妈妈来说,一次次地走上这条难走的路,就是她们的选择。
那个暑假,看到妈妈替我姐带娃这么辛苦,我总忍不住会想,是不是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被我妈一点点照顾大?更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不用妈妈给我带娃,不让她这么辛苦。
但等到了姐姐这个年纪,我才发现“如果妈妈不来,就真的没人帮我了”是一种求救。
不等我喊出声来,察觉到的妈妈就主动提出,将来我生了孩子,她会来帮忙带娃。我知道要做这个决定,对妈妈来说是再一次的牺牲,可是,她为了我,还是说了愿意。
带着愧疚,我最终成为了“我姐”。
我理解了姐姐不是不心疼妈妈,她只是面对生活的无奈;更明白了妈妈明知辛苦,却愿意替我们带娃的拳拳爱意——她深切地知道,一个女人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面临怎样的孤独与艰难;所以,她不忍心让孩子自己面对这份孤独与艰难。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父母管教的目的是造就人,那么就不要打骂孩子、2、家庭之间,一言一行,当思为子弟足法。——张履祥3、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有没有想到
想要培养人格独立的孩子,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自我意识的发展使茜茜在两岁以后有了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她不再被动地左右我们,孩子们对大人的指示和安排有了越来越大的选择性。茜茜两岁开始独立,”经常说。"让我一个人来。"经常说。不要吃饭,要自己吃
“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没有哪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十全十美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放下焦虑,懂得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放慢自己的脚步,了解孩子的状态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
其实,只要了解了孩子各成长阶段的特点与教育重点,教育孩子可以变得很简单轻松。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感到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好孩子。孩子0~1岁孩子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他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其中一个朋友在当地的一所小学里当班主任,跟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件小事:有一回,她组织了一场课外活动。首先要求家长写下孩子在家经常做的3件事,然后再让孩子写下父母平时最常做的3件事。当她把这些反馈收集起来后,却发现结果惊人。
因为具备大家在意的学历,育儿知识,职业素养,社交能力的姐姐们,完全能找到综合性价比比育儿嫂高得多的工作。的确从硬件上说,学历,社交能力,综合素质,匹配不上大几千到上万的月薪但是为什么育儿嫂还那么抢手呢。
“亲爱的,在线求助!”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闺蜜发来信息求助。被育儿嫂搞得超级无语的闺蜜,最近听小区的邻居说家附近有个托管班,会接受1岁半的孩子,而且不管是师资还是硬件设施都非常不错,便很想把刚1岁半的儿子送去托班。这样,就不必再请育儿嫂,她
家政员陆续回京育儿嫂依然紧俏家政公司在北京站出站口接站“抢人”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本报讯(记者 解丽)正月十五之后,家政员开始陆续返京。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家政员的数量已经达到节前的8成,价格较节前节后高峰回落500元左右。
这是每日人物新开设的影像栏目,我们试图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用相机镜头捕捉一些人,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他们是陌生人,和你我擦肩而过,但我们相信,“每个匆匆行走在城市的人,都有一身故事”。每日人物/ID:meirirenwu文/韩逸翁佳
全面两孩政策落地,许多家庭选择养育两个孩子,育幼的压力随之增加,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也快速上升。但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目前能提供系统照护服务的机构数量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短板。应当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